语言模型
一段自然语言文本可以看作是一个离散时间序列,给定一个长度为$T$的词的序列$w_1, w_2, \ldots, w_T$,语言模型的目标就是评估该序列是否合理,即计算该序列的概率:
$$
P(w_1, w_2, \ldots, w_T).
$$
本节我们介绍基于统计的语言模型,主要是$n$元语法($n$-gram)。在后续内容中,我们将会介绍基于神经网络的语言模型。
语言模型
假设序列$w_1, w_2, \ldots, w_T$中的每个词是依次生成的,我们有
$$
\begin{align}
P(w_1, w_2, \ldots, w_T)
&= \prod_{t=1}^T P(w_t \mid w_1, \ldots, w_{t-1})\
&= P(w_1)P(w_2 \mid w_1) \cdots P(w_T \mid w_1w_2\cdots w_{T-1})
\end{align}
$$
例如,一段含有4个词的文本序列的概率
$$
P(w_1, w_2, w_3, w_4) = P(w_1) P(w_2 \mid w_1) P(w_3 \mid w_1, w_2) P(w_4 \mid w_1, w_2, w_3).
$$
语言模型的参数就是词的概率以及给定前几个词情况下的条件概率。设训练数据集为一个大型文本语料库,如维基百科的所有条目,词的概率可以通过该词在训练数据集中的相对词频来计算,例如,$w_1$的概率可以计算为:
$$
\hat P(w_1) = \frac{n(w_1)}{n}
$$
其中$n(w_1)$为语料库中以$w_1$作为第一个词的文本的数量,$n$为语料库中文本的总数量。
类似的,给定$w_1$情况下$w_2$的条件概率可以计算为:
$$
\hat P(w_2 \mid w_1) = \frac{n(w_1, w_2)}{n(w_1)}
$$
其中$n(w_1, w_2)$为语料库中以$w_1$作为第一个词,$w_2$作为第二个词的文本的数量。
n元语法
序列长度增加,计算和存储多个词共同出现的概率的复杂度会呈指数级增加。$n$元语法通过马尔可夫假设简化模型,马尔科夫假设是指一个词的出现只与前面$n$个词相关,即$n$阶马尔可夫链(Markov chain of order $n$),如果$n=1$,那么有$P(w_3 \mid w_1, w_2) = P(w_3 \mid w_2)$。基于$n-1$阶马尔可夫链,我们可以将语言模型改写为
$$
P(w_1, w_2, \ldots, w_T) = \prod_{t=1}^T P(w_t \mid w_{t-(n-1)}, \ldots, w_{t-1}) .
$$
以上也叫$n$元语法($n$-grams),它是基于$n - 1$阶马尔可夫链的概率语言模型。例如,当$n=2$时,含有4个词的文本序列的概率就可以改写为:
$$
\begin{align}
P(w_1, w_2, w_3, w_4)
&= P(w_1) P(w_2 \mid w_1) P(w_3 \mid w_1, w_2) P(w_4 \mid w_1, w_2, w_3)\
&= P(w_1) P(w_2 \mid w_1) P(w_3 \mid w_2) P(w_4 \mid w_3)
\end{align}
$$
当$n$分别为1、2和3时,我们将其分别称作一元语法(unigram)、二元语法(bigram)和三元语法(trigram)。例如,长度为4的序列$w_1, w_2, w_3, w_4$在一元语法、二元语法和三元语法中的概率分别为
$$
\begin{aligned}
P(w_1, w_2, w_3, w_4) &= P(w_1) P(w_2) P(w_3) P(w_4) ,\
P(w_1, w_2, w_3, w_4) &= P(w_1) P(w_2 \mid w_1) P(w_3 \mid w_2) P(w_4 \mid w_3) ,\
P(w_1, w_2, w_3, w_4) &= P(w_1) P(w_2 \mid w_1) P(w_3 \mid w_1, w_2) P(w_4 \mid w_2, w_3) .
\end{aligned}
$$
当$n$较小时,$n$元语法往往并不准确。例如,在一元语法中,由三个词组成的句子“你走先”和“你先走”的概率是一样的。然而,当$n$较大时,$n$元语法需要计算并存储大量的词频和多词相邻频率。
思考:$n$元语法可能有哪些缺陷?
- 参数空间过大
- 数据稀疏
齐夫定律:(NLP)一个单词出现的频率与它在频率表里的排名成反比
语言模型数据集
读取数据集
1 | with open('/home/kesci/input/jaychou_lyrics4703/jaychou_lyrics.txt') as f: |
63282
想要有直升机
想要和你飞到宇宙去
想要和你融化在一起
融化在宇宙里
我每天每天每
建立字符索引
1 | idx_to_char = list(set(corpus_chars)) # 去重,得到索引到字符的映射 |
1027
chars: 想要有直升机 想要和你飞到宇宙去 想要和
indices: [187, 378, 49, 9, 25, 801, 185, 187, 378, 240, 575, 551, 954, 433, 168, 151, 185, 187, 378, 240]
定义函数load_data_jay_lyrics
,在后续章节中直接调用。
1 | def load_data_jay_lyrics(): |
时序数据的采样
在训练中我们需要每次随机读取小批量样本和标签。与之前章节的实验数据不同的是,时序数据的一个样本通常包含连续的字符。假设时间步数为5,样本序列为5个字符,即“想”“要”“有”“直”“升”。该样本的标签序列为这些字符分别在训练集中的下一个字符,即“要”“有”“直”“升”“机”,即$X$=“想要有直升”,$Y$=“要有直升机”。
现在我们考虑序列“想要有直升机,想要和你飞到宇宙去”,如果时间步数为5,有以下可能的样本和标签:
- $X$:“想要有直升”,$Y$:“要有直升机”
- $X$:“要有直升机”,$Y$:“有直升机,”
- $X$:“有直升机,”,$Y$:“直升机,想”
- …
- $X$:“要和你飞到”,$Y$:“和你飞到宇”
- $X$:“和你飞到宇”,$Y$:“你飞到宇宙”
- $X$:“你飞到宇宙”,$Y$:“飞到宇宙去”
可以看到,如果序列的长度为$T$,时间步数为$n$,那么一共有$T-n$个合法的样本,但是这些样本有大量的重合,我们通常采用更加高效的采样方式。我们有两种方式对时序数据进行采样,分别是随机采样和相邻采样。
随机采样
下面的代码每次从数据里随机采样一个小批量。其中批量大小batch_size
是每个小批量的样本数,num_steps
是每个样本所包含的时间步数。
在随机采样中,每个样本是原始序列上任意截取的一段序列,相邻的两个随机小批量在原始序列上的位置不一定相毗邻。
1 | import torch |
测试一下这个函数,我们输入从0到29的连续整数作为一个人工序列,设批量大小和时间步数分别为2和6,打印随机采样每次读取的小批量样本的输入X
和标签Y
。
1 | my_seq = list(range(30)) |
X: tensor([[ 6, 7, 8, 9, 10, 11],
[12, 13, 14, 15, 16, 17]])
Y: tensor([[ 7, 8, 9, 10, 11, 12],
[13, 14, 15, 16, 17, 18]])
X: tensor([[ 0, 1, 2, 3, 4, 5],
[18, 19, 20, 21, 22, 23]])
Y: tensor([[ 1, 2, 3, 4, 5, 6],
[19, 20, 21, 22, 23, 24]])
相邻采样
在相邻采样中,相邻的两个随机小批量在原始序列上的位置相毗邻。
1 | def data_iter_consecutive(corpus_indices, batch_size, num_steps, device=None): |
同样的设置下,打印相邻采样每次读取的小批量样本的输入X
和标签Y
。相邻的两个随机小批量在原始序列上的位置相毗邻。
1 | for X, Y in data_iter_consecutive(my_seq, batch_size=2, num_steps=6): |
X: tensor([[ 0, 1, 2, 3, 4, 5],
[15, 16, 17, 18, 19, 20]])
Y: tensor([[ 1, 2, 3, 4, 5, 6],
[16, 17, 18, 19, 20, 21]])
X: tensor([[ 6, 7, 8, 9, 10, 11],
[21, 22, 23, 24, 25, 26]])
Y: tensor([[ 7, 8, 9, 10, 11, 12],
[22, 23, 24, 25, 26, 27]])